中医14种按摩方法助你养生抗癌

发布时间:2025-06-12

浏览量:1002次



脾、肾的功能,对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介绍几种能调肝健脾益肾,且简单易行的运动按摩方法。

1、叩齿
具有提神醒脑、生津固齿益肾、健脾和胃等功效。具体方法:清晨起床前,先静心凝神片刻,口轻闭,上下门齿相叩36次,再令两侧臼齿相叩36次。

2、摩头
具有畅通任督、调和阴阳、祛风止痛、健脑护发的功效。具体方法:两手五指屈曲,从前额沿头顶至枕部推40至50次,如梳发样;用一手指端自前额向颈后部按揉3至5遍;两手指屈曲,用指端均匀地轻轻叩击头顶部;两手抓握头发向上提抖3至5次;两手拇指置玉枕穴处,做横向按揉20至30次,再按揉风池穴3至5次;将两手十指交叉,抱枕骨部,两掌心相对用力做一紧一松的运动10至20次。

3、搅海
具有生津固齿益肾、清洁口腔、预防消化不良等功效。具体方法:舌前部上翘抵上齿龈外缘,再依次转向左上臼齿龈,左下臼齿龈、下门齿、右上臼齿龈、右下臼齿龈,如此沿牙龈四周搅动舌头,共操作5遍。

4、鼓漱
具有助消化、健脾胃、提高消化道免疫功能的功效。具体方法:先搅海令口内津液增多,轻轻闭口咬牙,用两腮和舌做漱口动作,漱30余次。漱口时口内津液渐多,待满口时分三口慢慢下咽。

5、鸣天鼓
(1)先以两手掌根使耳廓前后对折,再紧按耳孔,两手食指、中指轮流轻击枕骨下部风池穴处20至30次,可以充肾阴,补真元;
(2)掌心掩按耳孔后骤然抬离,如此反复开闭10至20次,可以健脑醒神、消除疲劳;
(3)两手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骤然拔出,如此反复3至5次,可以清肝泻火、解郁散结;
(4)两手掌同时摩擦两耳廓20至30次,两手食指屈曲以第二指关节摩耳轮20至30次,可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预防四肢疼痛;
(5)两手食指指面同时按揉两侧耳廓的耳甲艇10至20次,然后再按揉耳甲腔10至20次,两手拇指、食指同时向下分别牵拉两侧耳垂20至30次,再同时向上提拉耳轮20至30次,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脑。

6、拍胸
具有畅通气机、安神定惊、宣肺利气、止咳化痰的功效。具体方法:一手成虚掌,五指张开,用掌拍击胸部,左右手交替操作,各拍10次。

7、揉脘腹
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具体方法:先以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按揉中脘部,做圆周方向旋转运动20至30次,再以左手按揉20至30次。

8、摩脐轮
具有温阳固脱、益精壮元之功效。方法:用左手掌心贴脐部,右手按左手手背,两手同时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至200次。

9、疏肝胆
具有疏肝利胆、理气导滞、调和冲任的功效。方法:左手四指并拢,按于左腹股沟处,右手顺时针方向揉腹部20至30次。

10、擦少腹
具有疏肝理气、补肾益精功效。方法:两手小鱼际紧贴肚脐两侧做向腹股沟方向的上下擦动,30至40次,以发热为度。

11、摩腹
具有固本培元、健脾和胃、强身健体之功效。方法:右掌心贴住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摩动30次,再以左掌心贴住腹部做逆时针方向摩动30次,如此反复交替操作5次。

12、腰功
(1)先以两手搓热后紧按肾俞穴处,稍定片刻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两手一上一下往返搓50至100次,可以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补肾益精;
(2)两手叉腰,用拇指面紧按腰眼,做旋转按揉(以酸胀为宜),可以温经散寒、调和脏腑;
(3)用右掌心按在命门穴处,做上下搓动20至30次,可以补肾培元、强身益寿。

13、翕周
具有滋阴降火、补肾壮腰的功效。方法:收缩肛门,吸气时收紧肛门,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1次,连续50次。

14、擦涌泉
具有引火归元、滋阴育阳、安阳宁志、活血通络等功效。方法:左手擦右涌泉,再用右手擦左涌泉,各100次;或用拇指按揉涌泉穴20至30次。

提示
这些按摩方法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到两个。另外,由于一些病人活动能力受限,与社会接触较少,常常会出现过度思虑、性情急躁等情绪心理问题,这些身心问题长期积累也会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导致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前述按摩养生的基础上,还可配合进行养生气功(静功),锻炼自身意念及呼吸,从而调整身心,疏通经络,流畅气血,协调脏腑,达到精气神自我完善的状态。


相关推荐

  • 大国奇医联简介

    一、平台背景奇医联是由宋宇恒(原名宋俊宏)先生于2024年创立的民族特色医药文化平台,以“守护人类身心健康”为使命,致力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特色医药文化。平台以解决“奇医传承难、百姓看病难”为出发点,融合民族医、国医、古中医、道医、佛医等传统医学资源,构建集学术交···

  •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位于美丽的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市,是全州唯一的集中医、民族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下辖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及其附属苗医医院,是贵阳中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是贵州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

  • 毕节市中医医院

    毕节市中医医院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是贵州省内建院最早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治未病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毕节中医医院,承担着贵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专、毕节医专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

  • 黔南州中医医院

    黔南州中医医院(黔南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黔南州民族医院,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贵州省···

  • 遵义市中医院

    遵义市中医院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防、康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医院坚持以“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拓宽服务领域、提升临床疗效”为发展理念,秉承“遵崇国医,义行仁术”的院训精神,以“弘扬中医特色,打造服务精品”为遵循,实行“一院四址”···

  • 贵阳市中医医院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贵阳市中医医院,1965年成为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1年更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更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为贵州省最具权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养与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