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到岭南!他如何用银针让中医登上哈佛讲台?
发布时间:2025-06-09
浏览量:1005次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的诊室里,总能看到一位鬓角微白的医者专注施针的身影。他手中的银针如行云流水般刺入穴位,精准得仿佛经过精密计算,而患者紧皱的眉头往往在瞬间舒展 —— 这就是岭南针灸学派当代领军人物柴铁劬教授的日常诊疗场景。这位从黄河之滨走出的中医大家,用四十年光阴将一根银针锻造成连接传统与现代、跨越国界的文化纽带,在中医传承创新的道路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一、问道岭南:从豫中少年到针灸名家
1964 年,柴铁劬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在 1986 年毅然选择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从此与针灸结下不解之缘。本科毕业后,他追随针灸泰斗靳瑞、张家维教授深造,在岭南针灸学派的发源地开启了学术征程。
1998 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博士学位后,他放弃了优厚的留京机会,选择留校任教,决心将岭南针灸的火种播撒得更远。
在导师靳瑞教授 "靳三针" 疗法的启发下,柴铁劬开始探索传统针法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之道。他发现,岭南针灸注重 "调神理气" 的核心思想,与现代神经科学对脑 - 体调节机制的研究不谋而合。
通过大量临床观察,他创新性地提出 "疏肝调神" 理论,主张通过调节肝经气血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这一理论后来被纳入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治疗学》,成为中医脑病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杏坛耕耘:培育桃李满天下
作为博士生导师,柴铁劬在教育领域深耕三十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他创立的 "集体带,带集体" 师承模式,打破了传统师徒制的局限,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成长。
每周三的学术沙龙上,他总是亲自示范 "烧山火"" 透天凉 " 等传统针法的操作要领,从进针角度到行针力度都要求弟子们精益求精。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出一批活跃在国内外针灸领域的骨干人才,其中海外弟子遍布 20 余国。
在教材建设方面,柴铁劬同样成果斐然。他主编的《针灸医籍选》《针灸养生学》等教材,将《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理论与现代康复技术巧妙融合,入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而他耗时十年编纂的《靳三针临症配穴法》,则系统总结了岭南针灸学派代表疗法 “靳三针” 的临床经验,收录 300 余例配穴方案,成为针灸医师案头必备的 “临床速查手册”。
2024 年,他在河南沁阳举办的 "中医养生伴我行" 公益讲座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艾灸养生知识,现场解答 28 个病理问题,让古老的中医智慧走进寻常百姓家。这种 "接地气" 的教学方式,正是他 "医学为民" 理念的生动体现。
三、银针济世:临床科研双突破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诊室里,柴铁劬每周坚持出诊,擅长运用 "靳三针"" 精灸温阳 "等特色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等疑难病症。
他尤其注重" 针药结合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通过俞原配穴法改善患者症状,相关临床观察论文发表于《江苏中医药》等核心期刊。他的诊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写着" 银针除病痛,仁心济世人 ",正是患者对他医术医德的高度认可。
临床之余,柴铁劬将四数十年诊疗心得凝练成多部学术著作。他主编的《灸法速成图解》以漫画式图解呈现 20 种常用灸法,搭配临床案例解析,将传统艾灸技术转化为 "一看就会" 的实用手册。该书融合现代康复理念,发行量超 8 万册,成为家庭养生与基层医疗的 "灸法入门首选",让古老灸术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他编著的《图解对症刮痧拔罐百病消》,以直观图解展示技法,结合病症解析。该书融合现代健康理念,发行量可观,成为大众掌握传统疗法的实用指南,让刮痧拔罐这一传统养生之法走近更多人生活。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柴铁劬多次赴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讲学。在哈佛大学的讲坛上,他用生动的案例阐释针灸原理,让西方学者惊叹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在新加坡的中医学院里,他亲自示范 "靳三针" 疗法,让海外学子领略到岭南针灸的独特魅力。他还积极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推动针灸疗法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体系,为中医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
2024 年,柴铁劬在海南临高老家捐资建立的 "中医传承基地" 正式落成。这个占地 2000 平方米的基地,每年免费培训基层医生 200 余人,将针灸技术送到乡村百姓身边。他常说:"中医的根在民间,只有让更多人受益,才能真正实现传承创新。" 这种扎根基层、服务大众的理念,正是他作为医者的初心所在。
五、德艺双馨:杏林春暖映初心
在繁忙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之余,柴铁劬始终保持着对中医经典的热爱。他的办公室里,《针灸大成》《医宗金鉴》等古籍与现代医学专著并列摆放,随时供他查阅。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诊室,为远道而来的患者加号问诊;每个周末,他都会抽出时间批改学生的论文,逐字逐句地提出修改意见。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和患者的一致赞誉。
2024 年 8 月,柴铁劬在道生堂坐诊期间,不仅为患者提供免费诊疗,还举办健康沙龙普及中医知识。他说:"医生的价值不在于看了多少病人,而在于帮助多少人找回健康。" 这种医者仁心,正是他四十载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
从黄河之畔到南海之滨,从杏坛讲台到国际讲坛,柴铁劬用一根银针丈量着中医传承创新的广度与深度。他将岭南针灸学派的精髓融入现代医学语境,通过科研实证提升中医话语权;以教育传承培育国际人才,让岐黄之术跨越国界;更以公益行动践行医者仁心,让古老智慧惠及寻常百姓。
相关推荐
一、平台背景奇医联是由宋宇恒(原名宋俊宏)先生于2024年创立的民族特色医药文化平台,以“守护人类身心健康”为使命,致力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特色医药文化。平台以解决“奇医传承难、百姓看病难”为出发点,融合民族医、国医、古中医、道医、佛医等传统医学资源,构建集学术交···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位于美丽的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市,是全州唯一的集中医、民族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下辖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及其附属苗医医院,是贵阳中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是贵州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
毕节市中医医院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是贵州省内建院最早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治未病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毕节中医医院,承担着贵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专、毕节医专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
黔南州中医医院(黔南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黔南州民族医院,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贵州省···
遵义市中医院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防、康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医院坚持以“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拓宽服务领域、提升临床疗效”为发展理念,秉承“遵崇国医,义行仁术”的院训精神,以“弘扬中医特色,打造服务精品”为遵循,实行“一院四址”···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贵阳市中医医院,1965年成为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1年更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更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为贵州省最具权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养与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