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医药简史

发布时间:2025-06-12

浏览量:1002次


侗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历史、文化、医药都靠口传心授,或以长歌形成代代相传,有关医药的文字记载甚少。


   (一)古代侗族医药


   侗族古歌《玛麻妹与贯贡》记载:“相传古时侗族有个孝子叶贯贡,他母亲生病四处求医,遇医仙玛麻妹,给他母亲治好了病,二人成亲行医。玛麻妹能识别很多药,能治许多病,她教贯贡“翁哽将退,翁嘎将杜给,翁荡将退播赛耿,消腌欲用巴当同”。(汉语意译:药苦能退热,药涩能止泻,药香能消肿止痛,关节痛要用叶对生。)一天贯贡的朋友叶香来访贯贡,途中见绿公蛇蜥素,欲强奸母蛇蜥婶,被叶香救了,蜥婶的丈夫为了感谢叶香,给了治疗眼病的亮光草。”这个古歌叙述了侗族医药起源的传说,古歌中将动物蜥素和蜥以人格化,这是传说起源于古代社会的标志。


   母系社会时期的医药遗迹,在侗族医药中还可以见到。如男性血尿、淋浊,在其命名之前冠以“妇男”二字,称为妇男摆红症与妇男摆白症;相反,如系女性病人则直呼病名。这种命名法至迟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又如上述医仙玛麻妹就是女性。


   (二)早期冲傩医药


   侗族的图腾崇拜:侗族信奉的是多神论的原始宗教、山川、河流、古树、巨石、祖先等等都是崇拜对象。在侗族中有“灵魂不死”之说,认为人死了以后,其灵魂要返回“半边河水清,半边河水浊”的地方,或升‘’天界”。在侗族信奉的多神论中,主要是女神,如医仙、药仙“玛麻妹”,传播天花的“萨多”,制造酒曲的“萨宾”等。而唯一的被普遍敬奉的最高尚的“萨岁”,也是一位女神。


   侗族冲傩(又称侗傩,亦称巫师或老师)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鬼神作祟,病人失去灵魂才生病,必须进行“招魂”。“招魂”由冲傩将画好的5张神像置于前额,用红布包扎,但无傩面;有的地区头戴傩面,不用神像置于额前。另有4个木质偶像,两大两小。两个大者,男的叫侗禅,女的叫侣傩;两个小者,男的叫晓禅,女的叫娘乜。4个木偶排列于病人床前,冲傩手持师刀令牌,念念有词,施行法术,然后由敢僮(冲傩的助手)到野外去追魂,在某个山洞或大树、岩石下,找几个虫子,将虫子置于病人枕旁,表示灵魂已被召回。现在边远侗族山区仍有这种古老医术,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冲傩已经不是单纯的以巫术给人治病了。在那里,他们根据病人的天干“八字”,患病时间测算是“命病”还是“身病”来治疗。如果是鬼怪致病的称为“命病”,命病只能敬奉鬼神求其和解;不是鬼怪致病的称为“身病”,身病要用药物治疗。冲傩一般的都能掌握几十个病症和近百种常用药物。如冲傩对咳血(侗语叫吓谬恰·喉盘,意为胸以上出血症·咳血),用骂磋盘(仙鹤草)煎水内服。便血(侗语为吓谬吕·给盘,意为胸以下出血症·便血),用登虐辰(胡颓子)或尚靠告挝(芒簊根)煎水内服。冲傩使用草药给人治病,是经验医学的开始。


   “身病”与“命病”学说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从“命歌”中以天干“八字”作为测算的依据,可能是在明代以后,那时大量的外族人进入侗区,带来了外族文化,促进了侗族医药的发展。


   (三)近代侗族医药


   侗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关于医药的记载甚少。《黎平府志》:“黎平治妇男大小病,山中所采叶,俗名草药亦颇有效。”,“明洪武十一年,黎平侗族吴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的母亲娘化就在军中行医。”,明洪武年间,侗族王崇景(1368~1444)就在剑河县的大广、小广、南明一带行医。清道光六年(1826),剑河县凯寨姜念儒,弃文学医,著有《本草医方》一书(手稿))姜在序言中写道:“自幼及壮,几战童军,功名未就,报负不酬,今丙戌,母亲沉疯,符药之余,辄取古人之方,及祖传秘术,按条索释是为是集,共4卷49类。”凯寨人民为了纪念他,修了一个药王亭,亭中立有石碑,后因修建公路被毁。清乾隆四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二年,从江县侗医潘文贤家四代行医,开始施行下腹部切开膀胱取石术及提炼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丹药和药膏,至今仍在榕江县、从江县、三都县等广泛应用。


相关推荐

  • 大国奇医联简介

    一、平台背景奇医联是由宋宇恒(原名宋俊宏)先生于2024年创立的民族特色医药文化平台,以“守护人类身心健康”为使命,致力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特色医药文化。平台以解决“奇医传承难、百姓看病难”为出发点,融合民族医、国医、古中医、道医、佛医等传统医学资源,构建集学术交···

  •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位于美丽的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市,是全州唯一的集中医、民族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下辖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及其附属苗医医院,是贵阳中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是贵州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

  • 毕节市中医医院

    毕节市中医医院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是贵州省内建院最早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治未病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毕节中医医院,承担着贵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专、毕节医专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

  • 黔南州中医医院

    黔南州中医医院(黔南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黔南州民族医院,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贵州省···

  • 遵义市中医院

    遵义市中医院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防、康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医院坚持以“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拓宽服务领域、提升临床疗效”为发展理念,秉承“遵崇国医,义行仁术”的院训精神,以“弘扬中医特色,打造服务精品”为遵循,实行“一院四址”···

  • 贵阳市中医医院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贵阳市中医医院,1965年成为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1年更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更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为贵州省最具权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养与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